“画龙点睛”成语的典故与故事

“画龙点睛”最初出自《南朝宋》宗懔的《玉台新咏·论诗》:“文章著处机锋出,妙语落时画龙点睛。”意为文章中的妙语就像给画的龙点上眼睛一样,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成为一种表示精华或关键所在的形象语言。关于“画龙点睛”的寓意,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佳作。

据传,唐代画家吴道子有一次为一幅画作画龙,但总感觉缺乏生气。有一位路过的老人便指点他,给龙画上了精明的眼睛,画龙就栩栩如生了。自此,“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就广泛流传开来。

同时还有一个较为出名的故事,宋朝诗人郑文宝跟画家张择端合作绘制一幅画,郑文宝画了许多妙笔生花的花草,但整幅画看起来仍然有些不完美。张择端便给了他一个建议,他说,你将画上最重要的一枝花删去,画上一个小虫子,这样整幅画就完美了。果不其然,画上的小虫子不仅使整幅画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更好地凸显了郑文宝所画的花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