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人生观、世界观与常经的关系

常经是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被广泛传播的经典著作。而道德、人生观、世界观则是一个人的整体思想体系,反映了个体对于“好”、“恶”的认知、个体的生活态度、对世界的看法等方面因素的综合。道德、人生观、世界观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人对常经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道德、人生观、世界观的差异会影响个体对常经的理解。不同的思想体系下,个体对相同的常经可能有不同的诠释。例如,一个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的人可能会认为《论语》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在强调待人应该要求真,而一个对人性持悲观态度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个语句是在强调人性的虚妄无用。又例如,一个关注人类自由的人可能会着重解读古希腊哲学家的作品,《尼各马可伦理学》风格自由开放,不易被束缚,而另一个重视人类秩序的人则可能更关注《东周列国志》中提供的对古代基于文献的秩序理解。

其次,道德、人生观、世界观还会影响个体对常经中抽象概念的理解。常经中所含的抽象概念,容易使读者陷入抽象的理论、阐述的枯燥乏味中。然而,所谓的抽象概念只是对人生万象的概括,而一个人的道德、人生观、世界观的不同,也往往导致其在接受这些抽象概念时所获得的感悟和理解深度、广度有所区别。例如,对于“中庸之道”,一个定位在“普遍(包容)”这一核心价值的人可能将其理解为“大义灭亲,救贫拯苦”,而一个定位在“自我纠正”这一核心价值的人可能将其理解为“鲜明明确,一言不合”。

因此,道德、人生观、世界观是个体理解常经、运用常经的重要背景,并且道德、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也需要开放、多元的智和体验方案。只有在吸取不同文化的精华、拥有委婉的对话、开放的粉丝群体等多层面的理解下,道德、人生观、世界观才可能健康多元化发展,蕴含更多就智、宽容和艺术的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