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冲突大唐天子(部落冲突大唐天子李世民的故事)

部落冲突大唐天子(部落冲突大唐天子李世民的故事)

部落冲突大唐天子事件

内部不团结了呗,所以就争不过其他部落了。

据史书记载,渭水之盟中李世民没有割地,也没有赔款,只不过事后送了一些牛羊给突厥人,看起来损失并不大。

但实际上,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渭水之盟让李世民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这让他坐立不安,甚至感到耻辱。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要从突厥及一个和亲公主的故事说起。

公元六世纪中叶,一个叫做突厥的民族逐渐崛起,并于552年建国,疆域东至辽海(辽河上游), 西濒里海, 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 南临阿姆河南。

当时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北魏在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之后,为了消灭对方,都选择向突厥称臣纳贡,而突厥则趁机两边通吃,获得了不少经济利益。

部落冲突大唐天子李世民

东魏和西魏演变成北齐和北周之后,突厥继续左右逢源,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并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牛羊千万、雄兵百万,成为中原王朝无法忽视的对象。

不过,隋朝取代北周建立之后,杨坚对突厥采取了强大的政治攻势,最终导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其中实力相对较弱的西突厥选择对隋朝称臣,但实力较强的东突厥却很顽固,时常骚扰隋朝边境。

杨坚是个十分聪明的人,他一方面对东突厥果断采取武力威慑,另一方面继续挑拨东、西突厥之间的关系,让两拨人相互掐架。

尽管如此,由于东突厥实在太强大,对隋朝的威胁依然存在,所以杨坚不得不下令在边境修建了长城,并采取了另外一个措施,那就是支持突利反叛蓝都可汗,尽管突利后来失败了,但杨坚还是支持他在河套地区建国,并册封他为启民可汗。

后来,蓝都可汗去死了,启民可汗成为整个东突厥的可汗,杨坚便将宗室女封为安义公主嫁给她,但安义公主后来死掉了,杨坚便将另一宗室女封为义成公主嫁给他。

说到底,杨坚将公主嫁给突厥可汗,这显然是政治联姻,而嫁过去的公主也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那就是监视东突厥的一举一动,并对突厥可汗实施影响,从而为母国争取最大的利益。

在突厥人的传统中,女人也是有资格参与政务的,“突厥之俗,可贺敦(也就是可汗妻子的意思,大约是王后的意思)预知军谋”,所以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为妻后,掌握了很大的权力,拥有自己的私人军队,而她也确实事事向着隋朝,为隋朝获取利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业五年,启民可汗去世了,他的儿子始毕可汗继位,始毕可汗按照突厥传统,续娶义成公主为妻,义成公主因此继续参政,而且权力比之前更大。

后来,隋朝大臣裴矩见东突厥发展得不错,为了对其进行分化瓦解,对东突厥君臣实施了一系列离间计,但被聪明的始毕可汗识破,两国关系因此破裂。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杨广巡幸至汾阳宫,始毕可汗得知这件事后,率领十余万骑兵攻打汾阳宫,要不是义成公主提前将消息送给杨广,并派人告诉启民可汗,谎称边境有敌人攻打,要他率军返回求援,杨广极有可能就被杀死在汾阳宫了。

我们可以发现,义成公主虽然是突厥可汗的妻子,但她心系母国,简直就是个手握实权的大间谍。

但是,义成公主管得了突厥,却管不了隋朝内部生乱。

大业十四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死,窦建德又击败宇文化及,将杨广的遗孀萧皇后和孙子杨政道给俘虏了。

部落冲突大唐天子李世民的故事

当时窦建德依附于突厥,义成公主得知他俘虏了萧皇后和杨政道,便派人向他要人,他不敢得罪义成公主,就派兵将人送到了突厥。

义成公主为何要得到萧皇后和杨政道?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萧皇后手握传国玉玺,而杨政道则是隋朝皇室的嫡子嫡孙,义成公主不愿意看到隋朝就此灭亡,所以想靠她手中的权力再建隋朝。

没过多久,李渊就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给他,隋朝就此灭亡,而唐朝则建立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义成公主非常生气,也伤心得流下了眼泪,她暗自发誓一定要消灭唐朝。

从那时候开始,义成公主对唐朝的仇恨就埋下了,并将复仇与恢复隋朝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目标。

武德三年,经过义成公主的一番谋划,处罗可汗(始毕可汗已死,义成公主继续嫁给她为妻)册封杨政道为隋王,将突厥境内所有汉人交给他管理(他那时候还小,实际上是萧皇后和突厥人在管理,治下有数万汉人),并让他居住在定襄郡,建国号为大隋,隋朝因此得以延续。

既然大隋小朝廷建立了,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消灭唐朝,恢复杨氏家族的江山社稷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义成公主不断撺掇处罗可汗攻打唐朝,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战争就是马邑之战了,唐朝在这场战争中吃了大亏。

更绝的是,由于处罗可汗在很多事情上与义成公主的想法不一样,她竟然给处罗可汗吃下五石散,将处罗可汗给毒死了。

处罗可汗死后,原本应该是义成公主的儿子继位,但她担心自己成为太后之后,权势将会受到影响,于是改立处罗可汗之弟咄苾为可汗,也就是颉利可汗,而她则继续嫁给颉利可汗为妻,她的权势因此达到巅峰。

在随后的日子里,突厥在义成公主的操控下,成为了唐朝的噩梦,突厥骑兵经常骚扰唐朝边界,甚至深入中原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

就比如说,有一次颉利可汗曾率军十五万攻打并州,抢掠一番之后夺走五千余人;还有一次,颉利可汗派遣二十万大军掠夺朔州、进袭太原,对两州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那时候唐朝刚刚建立不久,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李渊只能忍气吞声,关起门来发展自身实力。

武德九年,唐朝爆发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掉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并逼迫父亲李渊禅位给他,他由此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唐太宗。

然而,就在李世民登基后没两天,突厥二十万大军就开始攻打唐朝,并一路奔向唐朝的首都长安。

李世民化险为夷,签订渭水之盟。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世民继位为帝,义成公主很快就得知了这件事,她见唐朝是在政变中完成权力交替的,正是空虚之时,也是攻打唐朝的最好机会,于是撺掇颉利可汗赶紧出兵。

很快,颉利可汗就亲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唐朝,先是攻克了泾州,然后一路奔向武功,长安因此受到严重威胁。

作为应对之策,李世民下令长安戒严,并派遣尉迟恭率军前去抵抗,虽然尉迟恭取得了一场小胜利,但无法阻止突厥大军分兵绕道前进,颉利可汗最终在八月中下旬抵达了渭水河畔,长安只不过是咫尺之遥了。

于是颉利、突利二可汗合兵十馀万骑寇泾州,进至武功,京师戒严。

李世民得知消息后,感到十分惶恐,因为他刚刚继位,立足未稳,而且唐朝还没有实力与突厥决一死战,如何抵挡突厥大军,让他感到非常头疼。

不过,李世民毕竟曾是久经沙场的大将军,他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之后,很快就决定亲自前往渭水河畔抵御突厥大军。

李世民抵达前线后,他见突厥大军人数众多,旌旗飘飘数十里,就感到非常生气,因为突厥之前与唐朝是有盟约的(李渊起兵之时与突厥有友好约定,始毕可汗也暗中给了李渊很多支持),而颉利可汗却撕毁了盟约,实在是太无耻。

当时的情况是,李世民虽然赶赴前线了,但手下兵力并不多,而且他从外地调来的军队还未抵达,即使抵达了也不一定打得过突厥,怎么办呢?

李世民决定铤而走险,他先巧妙地设了一个疑兵之计,让颉利可汗觉得唐军非常多,不敢轻举妄动,这其实是为了拖延时间。

过了两天,李世民的援军赶来了,人数虽然并不多,但军容整齐,而且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这让颉利可汗心里有点打鼓,更是不敢发起进攻了。

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下来,但李世民知道这不是办法,又心生一计,他带着房玄龄和高士廉等六人骑马来到阵前,严厉斥责颉利可汗不守信义,而就在他说话的时候,背后的大军慢慢靠了上来,这让颉利可汗觉得唐军十分强盛,对突厥大军并不惧怕,于是跟他提出了议和的建议。

亲出玄武门,驰六骑幸渭水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遂请和,诏许焉。

就这样,双方达成了盟约,也就是渭水之盟,不久后颉利可汗就撤军而去。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机智果决和临危不乱,但让人感到蹊跷的是,突厥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畏敌了,而且作为进攻方,竟然要用议和来解决问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渭水之盟的内容了,但可惜的是,史书上对这件事的记载采取了春秋笔法,只说李世民事后给突厥送去了战马三千匹、羊一万口,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关于割地赔款的记载。

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当然不会了,不然李世民事后不会龙颜大怒,还说渭水之盟是他人生最大的耻辱之一。

李世民为何感到耻辱?

渭水之盟之后,唐朝与突厥之间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突厥更是减少了侵扰唐朝的频率,由此可见渭水之盟是一个很重要的盟约,内容应该不简单,李世民不可能只用一些马匹和牛羊就把突厥人给打发了。

但奇怪的是,史书上对渭水之盟具体内容的记载非常少,甚至连跟李世民一起去找颉利可汗谈判的六人名单都不全,这太不正常了。

种种迹象表明,李世民为了掩饰这件事带给他的耻辱,曾干预了史官对这件事的记载。

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根据学者研究,在渭水之盟中,李世民之所以感到耻辱,极有可能是因为他许诺给了突厥大量赔款,并对突厥称臣,但没有割地。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李渊那会儿就是这么干的,他为了争取突厥的支持,就曾派人给突厥送去大量财物,而且对突厥俯首帖耳,也就是称臣了。

其实,当时对突厥称臣的人其实很多,刘武周、梁师都、窦建德、王世充等人都想拉拢突厥,并且各个势力又都想消灭对方,而突厥在历史上恰好是个左右逢源的国家,所以合作就这么达成了。

当然了,李渊当初拉拢突厥,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所以唐朝建立后,李渊为了保持独立自主,就脱离了突厥的控制,这也是义成公主能够说服突厥可汗攻打唐朝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世民对突厥还是比较了解的,与其说突厥有争霸天下的野心,不如说突厥更在乎是否对自己有利,所以他知道只要自己提出的条件足够诱惑,突厥就会爽快答应的。

这里多说一句,突厥其实是匈奴等草原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与匈奴、鲜卑和柔然等民族一样也是游牧民族,其特点就是民风彪悍,长处是善战,但缺点就是重利,不像汉人一样有明确的发展方略,十分善变。

因此,对于突厥来说,只要得到的好处足够多,那么打仗就没什么意义了,李世民正是基于这一点才会同意与颉利可汗议和的。

从这方面来说,李世民之所以觉得渭水之盟对他来说是个耻辱,是因为他贵为大唐天子,却因为打不过突厥而不得不议和,甚至要赔款、称臣。

不过,李世民的耻辱其实还远不止于此。

大家可别忘了义成公主,突厥之所以趁火打劫,就是她在背后鼓动的,她可是灭唐之心不死啊,而且还扶持了一个大隋政权,虽然实力不是很强,但对唐朝也是个大威胁。

李世民之所以觉得耻辱,是因为他与义成公主的第一次交锋就败下阵来,而更让他颜面扫地的是,他明知道大隋的存在,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还要反过来被突厥人收拾!

并且,渭水之盟也足以让李世民刻骨铭心,因为他作为百战百胜的将军,却在刚即位的时候就跟敌人议和了,这让他非常没面子,皇帝的尊严也丢了,臣子们怎么看他,天下百姓又怎么看他呢?

因此,李世民回去之后,就暗自发誓要灭了突厥,而且他很快就采取了措施,对突厥实施离间计。

具体说来,李世民就是使用各种手段调拨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小可汗)之间、突厥和铁勒诸部之间的关系,导致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彻底闹掰,而突厥与其他少数民族盟友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差。

这就造成一个结果,李世民还没出兵报仇,东突厥的实力就被极大削弱了。

在经历了三四年的励精图治和休养生息之后,唐朝的国力得到了极大提提升,李世民便迫不及待地派遣名将李靖攻打东突厥,很快就将东突厥给消灭了。

而在整个战争之中,都透露出李世民对突厥的恨,比如说颉利可汗原本已经逃远了,大概率是追不上了,但李靖得因为到了李世民的指示,硬是严令部下追赶,结果将颉利可汗给俘虏了。

颉利可汗被带到长安之后,李世民虽然没有杀他,但举行了大型的献俘仪式,让颉利可汗脸面扫地,没活几年就郁郁而终了。

另外,李靖在消灭东突厥的时候,顺便将大隋给消灭了,萧皇后和杨政道都得到了李靖的礼遇,还被送到长安享受荣华富贵。

而同样是汉人,义成公主却因为与唐朝为敌,还在渭水之盟中让李世民颜面扫地,所以被李世民下令斩首,至死都没能回到唐朝。

而随着颉利可汗的被俘,以及义成公主的被杀,李世民在渭水之盟中的耻辱,终于是得到了洗刷。

总结一下,渭水之盟,是李世民登基后发生的第一件大事,而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更让他颜面扫地,所以对他来说是耻辱。

而恨有多深,复仇就有多恨,李世民在经历了渭水之盟之后并未消沉,而是积极发展自身力量,最终将突厥给消灭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渭水之盟也是李世民成为明君的催化剂之一,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处境有多难,所以就会更加努力,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最终带领国家走向强大,创造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盛世之一。

大唐天子是中国顶级玩家的集中营,求采纳 本赛季以来,部落冲突中国顶级玩家―影佑在前不久成功登顶世界第一后又跌落前三位置,跌至第4名4781杯。而第一名的国外玩家ReMoooN更是到了惊人的4823杯。

我相信,中国部落冲突如果再受到侮辱,李世民一定会回归的,加上它的大唐天子。他们永远是王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