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大将和上将,二战德国三大防御大师

二战德军大将和上将,二战德国三大防御大师

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的生平简介

靠着希尔德·冯·玛琳道夫的围魏救赵之策才获得了“战略上的胜利”。此战后莱因哈特加冕为帝,建立罗严克拉姆王朝。即位不久就遭遇“邱梅尔事件”,因此下令讨伐地球教。

日德兰大海战是一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史诗级海上对决,是人类历史上单场战斗规模最大的海战。这场“大舰巨炮主义”的巅峰之战,再次证明了战列舰是称霸海洋的王者。

二战德国的高级将领有哪些,

日德兰海战源于德国的大胆计划:

自从英国成为海上霸主以来,其海军实力从未被任何一个国家挑战。而19世纪德意志帝国逐渐崛起,使德国海军逐步发展成可以挑战英国海军的公海舰队。随着1906年无畏舰、战列巡洋舰的诞生,英德之间的造舰竞赛愈演愈烈,大量主力舰入役,这种境况从战前一直持续到一战结束。

随战争形势对德国愈加不利,德国统帅部不得不改变战略重心,从陆地转向海上。虽然德国拥有一支庞大的公海舰队,但舰只数量和排水量总吨位仍然远落后于英国,派往海外的舰队损失殆尽,主力被英国牢牢困在本土,沦为“存在舰队”。不甘心的德国海军一直在寻找机会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确保舰队海上行动的自由。1916年1月莱因哈特·舍尔海军上将接替因病退休的波尔成为德国公海舰队司令,好斗的舍尔决定以一个极富进攻性的大胆计划挑战英国舰队。

战前,英德双方都做出了周密的计划与准备

舍尔计划以小规模舰队作为诱饵,通过一系列行动诱使一部分英国舰队前来进攻,视情况用公海舰队主力将其歼灭。为了让英国落入圈套,舍尔在4个月时间里不断派出军舰、潜艇、飞艇多次袭击英国东海岸,并多次实施布雷、侦察行动。

1916年5月,舍尔决定以弗兰茨·希佩尔中将指挥的战列巡洋舰分舰队为诱饵,诱使一部分英国海军力量进入德国公海舰队的伏击圈,进而削弱英国舰队实力,待英国舰队被削弱至与德国公海舰队旗鼓相当时,再进行舰队决战。虽然德国人自以为保密严格,但却不知道英国已经在2年前就从德国军舰“马格德堡”号的残骸里获得了德军密码本和旗语手册,破译了德国海军无线电密码。获悉德军计划的英国海军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针对性制定了一个几乎相同的计划:将戴维·贝蒂中将率领的分舰队作为诱饵,诱使德国公海舰队靠近英国主力舰队,以优势兵力歼灭德国舰队。

英德两国舰队主要将领

战斗开始时,德国人采取了诱敌作战,但最终自己成了猎物

1916年5月30日晚,英国海军舰队陆续起锚出港。从罗塞斯出发的诱饵:贝蒂率领的战列巡洋舰分舰队主力为4艘战列舰和6艘战列巡洋舰,其它舰艇40多艘。在斯卡帕湾集结待命的英国本土舰队也比德国公海舰队早了4个多小时出港,主力为24艘战列舰和3艘战列巡洋舰,其它舰艇70多艘。合计151艘战舰的英国舰队信心十足地前往预定海域。

5月31日凌晨,德国公海舰队99艘战舰陆续出发。先行出发的希佩尔分舰队主力为5艘战列巡洋舰,其它舰艇30多艘。从威廉港出发的德国公海舰队主力由舍尔上将率领,主力为16艘战列舰和6艘前无畏舰,其它舰艇30多艘。

5月31日下午14时,按照预定方位航行的双方舰队没有发现对方,英国分舰队准备北上与主力汇合,此刻双方舰队相距45海里,德国分舰队在东侧,距英国最近的舰只仅隔16海里。就在两支舰队相安无事向北航行时,一艘丹麦籍汽轮戏剧性的出现拉开了日德兰史诗的序幕。

德国轻巡洋舰“埃尔宾”号首先发现了这艘汽轮,随即率领两艘驱逐舰临检,汽轮停船产生了高高上升的白色蒸汽,在海平面上极为醒目。

15分钟后,转向中的英国“伽拉忒亚”号巡洋舰也发现了汽轮,立即命令僚舰前去侦察,随后发现了德国船的桅杆,与此同时,德国人也发现了英国船,各自发报给舰队,随后双方开始交火,战斗打响。

希佩尔接到报告后命令5艘战列巡洋舰转向西南方向航行。贝蒂在5分钟后命令舰队转向东南以24节速度航行,但其麾下的4艘战列舰没能及时看到信号,隔了8分钟才开始转向,落后舰队10海里,导致双方主力舰交火时英国对德10:5的数量优势变成了6:5,对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双方主力舰队都以旗舰为领队,调整航向不断接近对方。15时33分,希佩尔下令舰队转向东南,以引诱英国舰队向德国公海舰队方向靠近。贝蒂自持优势兵力,认为可以在德国主力舰队到达前歼灭德国分舰队,开始追击德舰。

15时48分,希佩尔的旗舰“吕佐夫”升起了“炮击开始”的信号旗,各舰开始射击。半分钟后,英国军舰的炮击也开始了。为了不让英国战舰发挥射程优势,德国舰队刻意缩短作战距离,从15公里左右缩短至约12公里。随着战斗的进程,几个关键因素导致天平向德国人一侧倾斜。

首先在对决开始时,英国人就犯了火力分配错误,导致德舰“德弗林格尔”号未被攻击,后者则安然自若地轰击目标。十分钟后英国人才发现并修正了问题。

其次虽然英国人在战舰数量上占优,但德舰的指挥与测距装置都比英国先进。同时因为此刻战场环境影响,英国战舰的命中率远比对手低得多。

此外虽然英国战舰的主炮口径普遍大于德国,但英国使用的穿甲弹存在重大缺陷。由于穿甲弹头引信过于敏感,导致还没有击穿目标装甲就立即爆炸,再加上德国舰艇的防护设计优秀,英国炮弹的杀伤力大打折扣。

很快,噩运降临了。意识到交战距离过近的贝蒂下令舰队转向时,旗舰“狮”号舯部的Q炮塔顶部装甲被贯穿,炮弹在炮塔内爆炸。被炸断双腿的炮塔指挥哈维少校牺牲前下令封闭弹药库并注水,避免了“狮”号爆炸沉没。被重创的“狮”号暴露了英国舰艇设计的缺陷,弹药库防护薄弱容易导致弹药诱爆的问题暴露无遗,然而灾难还在继续。

“不倦”号被两轮齐射多发炮弹命中,很快浓烟滚滚,突然发生剧烈的爆炸。“不倦”号30秒内就向左侧倾覆,全舰官兵1017人仅2有名生还者。双方主力舰数量变成了5:5。

“不倦”号战列巡洋舰

这时掉队的英国战列舰分队终于赶到了战场,陆续开始对德舰进行射击。德国“冯·德·塔恩”号和“毛奇”号接连中弹,双方战列线后部的战局发生了变化,但没能拯救编队前方的灾难。

战列线前部的“狮”号多次中弹,浓烟影响了德舰瞄准,与之对线的“德弗林格尔”号转而攻击“玛丽王后”号,“不倦”号的悲剧再次上演。“玛丽王后”舯部弹药库爆炸,舰体断成两截迅速沉没,1266名船员仅有20人幸存。

虽然英国战列巡洋舰损失惨重,但依靠战列舰的强大火力,贝蒂还是有信心能击溃敌人。随着战局的发展,双方护航舰艇也陆续加入了战斗。而就在此时,舍尔率领的德国公海舰队主力到达了战场。贝蒂站在“狮”号的舰桥里,看到了天际线处密密麻麻的桅杆,他明白此刻唯一能做的是率领舰队立即北撤。

英国舰队下达转向命令,取西北方向朝英国主力舰队靠拢。这一次又是战列舰分队没能及时看到转向信号,依然保持向南航行。旗舰“狮”号再次发来信号后,战列舰分队才明白即将面对的是整支德国公海舰队,而对方在这时已经开始发动攻击。

4艘英国最新锐战列舰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处于队尾的他们此刻扮演了掩护贝蒂舰队撤退的角色。面对德国诱饵舰队的5艘战列巡洋舰和公海舰队的前哨主力舰,这4艘拥有15寸主炮、厚重装甲和25节最高航速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稳扎稳打,不仅自身受损轻微,还对追击的德国战舰造成了相当的打击。

此刻的舍尔只顾追击英国舰队,却没有考虑到对方为什么向北航行,原本打算诱敌作战的德国舰队不清楚自己正在与英国人互换角色。

英国舰队包围了德国舰队,双方展开了决战

当拥有24艘战列舰的英国主力舰队进入战场时,因为一系列的情报误差,英国几支分舰队的位置形成了一种混乱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情报被获悉,杰利科对当前局势的了解愈发明朗,指挥舰队逐步以三支分队对德国公海舰队形成三面合围之势。舍尔舰队只顾与眼前的敌人交战,没有注意到英国人的意图,也不清楚他们即将面对绵延了十公里的英国战列舰编队。

杰利科冷静判断后下令舰队向东南转向,以便发挥舰队的全部火力。

双方的战列巡洋舰在混战中再度交火,一心追赶贝蒂舰队的希佩尔没有注意到其它方向的对手,被胡德少将率领的3艘战列巡洋舰打了个措手不及,“吕佐夫”号受损严重,大量进水导致航速下降,逐渐掉队。“吕佐夫”号使用仅剩的两座尾炮塔对胡德少将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进行反击,第三次齐射一发炮弹贯穿了“无敌”号的P炮塔,引爆了弹药库,“无敌”号瞬间爆炸沉没,仅6人获救。世界上第一艘战列巡洋舰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无敌”号战列巡洋舰

此刻英国主力舰队已经完成展开,炮火的闪光让德国人明白了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此刻舍尔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舰队摆脱不利局面,避免遭到敌方炮火的毁灭性打击。18点36分,舍尔下达了转向的命令,高速航行的舰队同时完成转向一度导致了编队的混乱。希佩尔舰队已经转到航向东南,准备跟在舍尔舰队后面撤退。希佩尔的旗舰“吕佐夫”号因为进水严重只能单舰向西航行,司令部成员转移至驱逐舰上。

杰利科没有料到敌人会使用如此冒险的战术动作,一时间失去了目标。贝蒂为了找到敌舰冒险向东南侦察。杰利科则担心遭遇埋伏,命令舰队保持原航向,并于18点50停止了射击。

脱离险境的舍尔惊奇地发现英国舰队没有追击,误以为英国因为3艘主力舰的沉没深受打击,决定进行突然反击,然后再撤离脱险。于是舍尔在18点55分再次下令舰队调头。

此刻双方舰队再次发现了对方,英国舰队与德国舰队航向呈T字形,阵形对德国不利,而英舰可以发挥全部火力。面对英国猛烈的攻击,德国战舰只能以部分火炮反击。

面对严阵以待的英国舰队,失策的舍尔第三次下达了调头的命令,同时下令战列舰巡洋舰编队全力向敌人突击的命令,决定牺牲战列巡洋舰以保全主力舰队。在英国22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的炮火中,数艘德舰被击中,但仍奇迹般完成了转向,并以17节的航速撤退。

战斗中希佩尔从驱逐舰转移到“毛奇”号上,在他重新指挥编队以前,剩余的4艘德国巡洋舰由“德弗林格尔”号舰长哈尔托克上校率领执行诱敌命令。很快“德弗林格尔”、“冯·德·塔恩”、“吕佐夫”三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只有接收希佩尔的“毛奇”号没有中弹。19时20分,哈尔托克判断吸引火力任务完成,率领舰队向西南航行脱离战场。按命令进行鱼雷攻击的德国驱逐舰分队虽然没有命中目标,但成功迫使英国编队转向,为主力撤退赢得了时间。

规避鱼雷的英国主力编队于19点35分再次转向,继续寻找敌舰。约1小时后希佩尔和贝蒂再次交火,双方互有损伤。因为不断的追逐战,舍尔舰队离德国威廉港越来越远。21点10分,决定打破僵局的舍尔决定舰队向东南方航行,强行突破英国战列线。

突破过程中双方侦察分队发生了小规模战斗,互有损伤。23点30分,英国第四驱逐舰队被德国战列舰编队突破,慌忙反击时发射的鱼雷无一命中。随后英国驱逐舰再次进攻,对德国舰队造成了有限的伤害。德国舰队突破后发现了英国的装甲巡洋舰“黑王子”号,4分钟内将其击沉。

德国接连二三突破了几支英国驱逐舰编队后,挡在他们面前的仅剩第12驱逐舰编队了。德国战舰纷纷规避驱逐舰的雷击,其中前无畏舰“波默恩”号被2枚鱼雷命中爆炸沉没,其余舰只躲过袭击后继续向德国本土返航。

掉队的“吕佐夫”号进水情况愈发严重,最终舰长下令弃舰。舰员转移到护航的驱逐舰上之后,由G-38号驱逐舰发射鱼雷,将“吕佐夫”击沉。这些驱逐舰返航途中又遭遇英国的巡洋舰、驱逐舰编队,短暂交火后匆匆撤离,这场小规模战斗成为了大海战的终章,日德兰的海面恢复了平静。

“吕佐夫”号战列巡洋舰

6月1日凌晨,德国公海舰队到达合恩礁。原本打算等天亮再寻找机会歼灭德国舰队的杰利科收到电报后非常惊讶,无奈率队返回斯卡帕湾。

受重创奇迹般返航的“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

惨烈的日德兰海战对战局和海军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后统计,英国方面损失3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合计113,300吨,阵亡6,197人,117人被俘。德国方面1艘战列巡洋舰、1艘前无畏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被击沉,合计62,233吨,阵亡2,545人。

从战果来看,德国人取得了胜利,但从战略角度来说,德国舰队并没有达到突破英国封锁的目的,仍然只能龟缩于本土军港。纽约时报就此发表了著名的评论:“德国舰队痛打了监狱看守,但仍被关在牢里。”自此德国海军不再以水面舰艇为主要力量与敌人进行正面交锋,转而使用潜艇攻击敌人,逐步发展成“无限制潜艇战”。而英国方面因为未能摧毁德国海军,无法把波罗的海向俄国开放,加速了沙俄政府的垮台。

日德兰海战不仅对一战的进程造成了影响,还对世界各国海军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战斗中,英国战列巡洋舰的不堪一击和德国战列巡洋舰的强大生存能力也让各国在舰船设计中更加注重防护细节。“大舰巨炮主义”的诠释让各国继续发展火力更猛、防御更优秀、排水量更大的后日德兰型无畏舰,高昂的造舰费用导致各国军费大幅上升,导致战后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诞生。

此外,主力舰决战的局限性也暴露无遗,催生了各国海军对使用潜艇、航空母舰等舰种进行作战的新战术,为世界海军发展打开了新的篇章。

年初,受封为罗严克拉姆伯爵,更名“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2月,在“亚斯堤会战”中以半数于同盟军的兵力歼灭同盟军两支舰队。

五成兵力惨遭歼灭的同盟军指挥官丝毫不承认自己的颟顸,反而率领大批兵力卷土重来。

(0)

相关推荐